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,從2020年到現在,到底是我們控制了疫情,還是疫情控制了我們?

4月23日,合肥疫情官方發布了這樣一則通告,大致的內容是合肥市內有兩家檢測機構,合肥和合醫學檢驗室與諾為爾醫學檢驗室,這兩家機構在承擔合肥蜀山區的核酸檢測任務時,超能力承攬檢測業務,不僅嚴重拖延檢測報告的出具時間,還存在多次出具“假陽性”報告的情況

此消息曝光后,立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憤慨,怒罵這兩家機構在大發“國難財”,而更讓人驚訝的是,合肥相關機構在查出兩家公司存在違法出具“假陽性”報告后,竟然只選擇了暫停雙方的合作,而不是直接對其進行處罰

要知道,就在目前全國上下通力合作抗疫時,一份檢測報告決定的不僅是個人是否感染,還意味著相關機構會不會對有關區域進行封控,這時一家機構出具了“假陽性”報告,讓未感染的人成了已感染,讓低風險成了高風險,我們的國家要在防疫上多支出多少經費?

疫情到來后,醫療檢測機構的利潤高達1900%
雖然很不愿意承認,但事實是,從2020年開始,國內大部分行業因疫情影響不得不停工停產,有些公司資金鏈斷裂,不得不宣布破產,而只有醫藥行業在近幾年飛速發展,利潤甚至成倍增長,2022年,在各大醫療行業的利潤年報中,僅新冠檢測試紙一項的盈利,有些公司就達到了往年盈利的幾百倍甚至上千倍!

馬克思在著作《資本論》中曾說過:“如果一個行業有20%的利潤,那么資本就會蠢蠢欲動,如果利潤有50%,資本就會冒險,如果利潤有100%,資本就敢于冒絞首的危險,如果利潤有300%,資本就敢于踐踏人間的一切法律!”
300%尚且如此,如果這個利潤是1900%呢?

為什么疫情讓資本永不眠?
再來說回我們的主題,為什么出具一份“假陽性”報告,可以讓眾多人憤慨?其實這涉及的還是一個數量問題,那就是在全國到底還有多少核酸檢測機構,也存在類似“出具假陽性報告”的問題,如果同樣暗箱操作的檢測公司還有很多,那么疫情何時結束?

企業隨隨便便一份假陽性報告,就能讓一座城市,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人口被封控,而這家公司在封控后又能得到大批量的檢測訂單,面對著1900%的利潤,資本家會不會鋌而走險?

古代有一個成語,叫“擁寇自肥”,也就是當某地不存在敵人時,某一機構虛構了一批敵人,以騙取朝廷的大量資金援助,這一點像極了今天的核酸檢測

盡管目前事情的調查結果尚不明朗,但十三想說,如果此事為真,那么某些資本家已經到了膽大包天的地步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是不是應該把他抓起來,動個外科手術,讓其他想要效仿的資本家看看,這就是發國難財的下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