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塊錢一個,你要多少?”
記者無意中在網上看到有人在兜售“北京某券商100萬元資產以上最新最全白金股民客戶資料”。在記者以購買者身份聯系后,對方發來幾份客戶信息,稱可以先驗證實在性,不真實不收錢。
這位在網上公然兜售股民資料的人稱,其所控制的這份高質量股民資料共有600個,打包價可以優惠至1500元。對方一再宣稱資料來自由券商內部工作的友人,相對真實,但對于信息獲取方法對方并未詳細告訴。
從記者獲取的多少份客戶信息來看,不僅涵蓋客戶的姓名、誕生日期、性別、資金賬號、開戶日期、手機號碼、開戶營業部等信息,同時還有具體的資產信息,如昨日總資產、近三月均勻資產、近三個月盈虧金額等。
隨后記者隨機撥通了其中兩位股民的手機,戴先生得悉此新聞后很驚奇,并表示難以接收,但在記者逐個核查信息后,戴先生在感到緩和的同時,對資料被泄露之事十分惱怒。白女士亦覺得難以懂得,她表示會立刻接洽相關開戶券商訊問此事。
戴先生跟白女士兩位高凈值客戶資產均為100萬元以上,其中戴先生開戶地址是某券商北京南路營業部,白女士開戶地址是某券商北京廣渠門大巷營業部。拋售客戶資料的人還向記者展現了兩位資產過億元的客戶信息,以證實其供給的客戶信息高品質。
客戶信息本是一家機構的中心競爭秘密,然而金融機構客戶信息被泄露的事件已不足為奇。此前國民上海分行通報了江蘇銀行上海金橋支行今年2月~4月泄露客戶資料的事件,目前在中搜尋也可看到大批提供股民信息的廣告。
客戶信息泄露一方面是好處驅使,在事實生涯中人們都有被生疏電話傾銷產品或推舉股票的情況,恰是這樣宏大的客戶資料購置市場,催生大量客戶資料被泄露,現在被泄露信息的客戶身份也越來越高端。
相關機構疏于治理也是一個主要的起因。一位業內人士表現,在銀行、券商內多個部分都能夠接觸到客戶資料,很難徹底防備,也很難查究客戶資料的泄露義務,比方投顧離任后會把客戶信息帶走,甚至快遞單也會泄露客戶的信息。
股民資源從何而來:六大源頭成泄露窗口
綜合各方賣家的說法,股民資源主要來源于以下幾種渠道:行情軟件的注冊會員;證券機構開戶股民;知名股票網站索取黑馬電話;咨詢公司網站VIP高級會員資料;電視股評節目熱線股民電話號碼;投資公司開發客戶資料與高級會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