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
最近,消失多年的“芙蓉姐姐”,突然又火了。
現在很多人對她比較陌生,但芙蓉姐姐算得上是國內的網紅鼻祖。
早在2003年,互聯網剛普及沒多久,芙蓉姐姐就頻繁在北大、清華的校園論壇發帖。
到2004年,她在北大BBS考研交流的版塊,發了一篇帖子《北大,你是我前世最深最美的痛!》。
奇異的文字和極為獨特的自拍照片,讓她火遍全國。
雖然是“丑紅”,但居高不下的關注度,給她帶來了名和利。
那一年,芙蓉姐姐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,她開始四處走穴,商演。
一到臺上,就把自己的身體扭曲,擺出標志性動作。
那年,芙蓉姐姐賺到第一桶金,同時也承受著鋪天蓋地的謾罵和嘲笑。
靠賣丑、出位博關注的路線,顯然走不了多遠。
和芙蓉姐夫在一起時,芙蓉姐姐未婚先孕,又遭遇劈腿、被分手。
懷孕生子后,芙蓉姐姐選擇獨自撫養孩子,并慢慢淡出網絡。
在時隔十幾年后的今天,有媒體曝光了芙蓉姐姐的現狀。
如今43歲的芙蓉姐姐,是某傳媒公司的CEO。更有網友通過她的一條微博,推算出她的身家可能已經過億。
芙蓉姐姐真實的資產身家,我們不得而知,但翻看她的微博就會發現,她真的不一樣了。
雖然依然活躍在演藝圈,但她早已不靠“賣丑”來賺流量。
多年來,她通過減肥塑身,上瑜伽課,學禮儀,讓自己氣質大改。
從曾經被群嘲的“土肥圓”,到如今的氣質中年女性,變化真的很大。
有人這樣評價:
"芙蓉姐姐沒被世俗束縛,沒因侮辱退縮,沒被口水淹沒,沒被流言嚇倒,而是把握住時代的風向標,自信地做自己該做的事"。
雖然有些夸張,但我們不得不承認,不認命的芙蓉姐姐,真的挺好看。
芙蓉姐姐最火的時候,也是她遭受最多網絡暴力的時候。
那些嘲諷謾罵,甚至被王蓉拿來創作了一首歌《芙蓉姐夫》:
自稱貌美如花,我看長得像蛤蟆。自稱芳齡二十八,我看還得往上加。總說自己清如水,看看你那粗大腿。自稱明星很耀眼,我看純屬不要臉。......
坦白說,這樣赤裸裸的惡意攻擊,放在每個普通人身上都難以承受。
如果當初熱度過后,芙蓉姐姐輕易認命,接受自己的“丑角”設定,恐怕如今只會更土、更肥、更圓。
可這些年,芙蓉姐姐不僅沒認命,反而一直在堅持改變和提升自己。
如今的她,開公司、拍電影、出單曲,雖然再難重回巔峰,但這顯然是一條能走得更長久的路。
02
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:
一個沒有背景、沒有天賦的普通人,靠什么改寫人生?
一個高贊回答是:不認命。
最近風頭正盛的女詩人余秀華,可以說是最好代表。

從出生起,余秀華就拿到了一副堪稱最爛的牌。
出生農村,腦癱患者,行動不便,說話磕巴。
讀書讀到高中,被學校勸退。
到19歲,母親怕她沒人依靠,做主把她嫁給一個年長13歲的陌生男人。
在丈夫眼里,她是個低人一等的殘疾人,能跟他結婚算是釣上了“金龜婿”。
“腦癱”、“農村”、“女人”,身上的這些標簽,幾乎已經讓她的一生注定凄慘無助。
壓抑到極致后,她找到了宣泄的途徑,她開始寫詩,把內心的喜悅、痛苦、壓抑、想象,一一記錄。
剛開始,村子里沒人懂她和她的詩,畢竟哪個農村婦女整天沒事干,會去寫詩呢?
周圍沒人理解,她就把詩貼網上,分享到各個文學、詩歌創作愛好者聚集的QQ群。
后來,她寫出了讓她一炮而紅的《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》,又陸陸續續創作出很多讓人驚艷的詞句。
我身體里的火車,油漆已經斑駁它不慌不忙,允許醉鬼,乞丐,賣藝的,或什么領袖上上下下我身體里的火車從來不會錯軌所以允許大雪,風暴,泥石流,和荒謬余秀華《我身體里也有一列火車》
越來越多人,看到她那被不便的身體禁錮住的自由靈魂。
哪怕圍繞她的怒罵、爭議從未間斷,可她從未放棄自己的表達。
主持人董卿曾這樣評價她:
用最搖晃的步伐寫出最堅定的詩句,這些詩句像陽光透過了水晶,折射出她的靈魂和光芒,她不懼怕命運的不公帶給她的傷害,選擇在詩歌里釋放自己。
余秀華形容自己“心在云端,身陷泥濘,苦不堪言”。
這樣的余秀華,讓我想起電影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中的經典臺詞:
“如果你問我,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,我也不曉得,但我曉得,不認命,就是我的命。”
命運固然不公,但禁錮我們一輩子,給人生畫地為牢的,往往都是你自己。
03
2條建議,送給不想輕易認命的你。
1、拒絕自我設限
終身成長詞典詞條《115:自我妨礙》中,分享了一個經典的實驗。
跳蚤,是世界上彈跳能力最強的動物,跳起的高度是其身高的100倍以上。
研究人員將跳蚤裝在一個玻璃罩中,將玻璃罩倒扣在桌面上。
拍動桌子,跳蚤便跳了起來,并碰到罩頂。
如此重復幾次,跳蚤改變了起跳高度以適應環境,每次跳躍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的高度。
接下來,研究人員逐漸調低玻璃罩的高度,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動改變高度。
最后,當罩頂接近桌面時,跳蚤已無法再跳了。
研究人員于是把玻璃罩打開,再拍桌子,跳蚤仍然不會跳,變成了“爬蚤”。
生活中,像跳蚤一樣習慣給自己“設限”的人不在少數。
考上大學,讀的專業不喜歡,想發展興趣,還沒開始就覺得學了也沒用;
工作幾年,經驗越來越不值錢,想提升自己又怕無法堅持,于是得過且過;
到適婚年齡,家人介紹的對象不是理想型,可想想自己不夠漂亮,就輕易妥協......
很多時候,迫使你輕易認命的,都是那些看不見的限制性信念。
而這種自我設限,會讓你在無意識中,把自己的人生框在了一個范圍內,再難突破。
可人生最大的遺憾,不是曾經失敗,而是“我本可以”。
2、保持成長心態
有一位編劇,她寫的新戲即將開工了,于是她在微博發表了一段感動的心情。
這時,有網友評論說:“沒啥名氣就不要拍了,等有實力時再拍也不遲。”
對于網友的評論,這位編劇的回復是:“實力不是等出來的,是一直做一直做一直做干出來的。”
這就是成長心態。擁有成長心態的人,是在一次一次的挫折、失敗中,逐漸成長起來的。
作家梅·撒爾頓,這樣描寫成長的心態:
“午夜時分,往事歷歷,紛至沓來。其中不盡是美事:痛苦、錯誤、未盡之事,以及令人羞愧和悲傷的種種往事,一齊涌上心頭。
但是一切,無論好與壞,痛苦與歡樂,都描繪進了豐富的人生畫卷中,都成了我思想的糧食和進步的動力。”
人越長大,越喜歡停留在舒適區,來盡力避免失敗,但人生往往是你越怕什么越來什么。
長期止步不前,就會慢慢形成失敗悖論,你避免失敗的策略,反而更會導致失敗。
而那些勇于嘗試新事物,不過分在意成敗的人,反而更容易成功。
吳曉波說:“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,它只是磨煉我們,磨煉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。”
我想,無論到什么年紀,在什么境地,不輕易低頭的人生,才有無限可能。
余生,愿你我都能挺過生活給的重錘,永遠生猛。
和你共勉。